中国职业教育政策解读文章分为以下五部分:1.亟待转型,职教需挣脱的“中国式逆境”。2.开宗明义:“职教20条”,新职教时代的厘革起点。3.强调执法高度:凸显职教职位,明确加入角色。4.落地细则:后续细则逐步落地,提供企业更多加入激励。5.新政策指引下的几种典范校企相助案例。 和记娱乐融合的看法最早在我国1993年国务院宣布的《中国教育刷新和生长纲要》中涉及。后通过1996年公布的《职业教育法》,第一次从执法层面临职业教育举行界说,起源设立了我国职业教育系统。20余年来,职业教育陪同我国经济生长初期至今,逐步系统化规�;�。自2002年国务院宣布鼎力大举推进职业教育刷新生长的决议以来,职业教育可谓几经沉浮。历史上看来,2009年之后,职教招生及在校生数目逐年下降,技工求人倍率近些年一直维持在1.5以上,高手艺人才求人倍率维持在2以上的水平。面临社会手艺用工缺口逐渐增大、职教遇冷的严肃问题,2017年-2018年,国务院及教育部辨别出台和记娱乐融合、校企相助政策,为和记娱乐融合制度开创了起点。 2017年至2018年职业教育焦点政策出台梳理 2019年2月,教育部宣布“职教20条”, 为职教新政逐步出台拉开序幕,通知中将职业教育提高到“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要害职位,由此可见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刷新之刻意。 2019年部分职业教育新政出台梳理 亟待转型,职教需挣脱的“中国式逆境”近年来,普高应届结业生就业率走低与高素质手艺用工缺口增大的矛盾一连保存,一定水平上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工业结构升级的突出因素。若凭证《职业手艺提升行动计划》中,以手艺劳动者的占比抵达25%的要求举行估算,我国仍需新作育至少3,000万左右的新手艺劳动者。中国现有中等职业院校10,340所,高等职业院校1,423所,大而不强、多而不精,是中国职业教育快速生长后的主要痛点,急需转型施展其应有的作用,才可破局。 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社会职位财务支持缺乏,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财务经费对职业教育的支持相对有限,以2017年为例,昔时整年天下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1.1万亿元,其中高职高专教育经费约2千亿元,占比仅为18%,但高职高专学生占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约70%。财务支持缺乏导致高职高专的办学条件及办学水平难以提升,课本陈腐、课程滞后,难以引入兼备理论及实践履历的优异师资实力。手艺人才的能力缺乏,是原有职业教育最主要的一大痛点。 其次,以往各地就业、落户政策整体偏向于通俗高等教育,职业手艺人才无法解决职业出路问题,亦与手艺人才学习效果缺乏息息相关。企业需要高端科技型人才,现有职教水平无法知足企业要求,是我国高级技工缺口不可被知足的主要缘故原由,普本学生不肯做,高职学生做不了,高职结业无法顺遂求职,也是学生不肯意选择高职的一大主要因素。 职业教育升学制度有待完善·中高职虽同属职业教育,但专业目录不统一,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递进关系。就招生政策而言,通识教育较量强势,职业教育相对被边沿化。我国每年入读初中但初中未结业的人数及每年头中结业但未完成高中及中职教育的人数约莫共有400万人,这400万人均是职业教育的刚需群体。但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招收通俗高中学生,中职升学招收指标占比缺乏15%。这样爆发的效果是,每个条理的职业教育间都爆发重大断层,无法对职业人才爆发连贯的高手艺教育。 古板工业结构及职业教育的相互制约我国大部分需要手艺工人的古板行业利润偏低,基础手艺工人能力有限、收入水平有限、人才生长渠道亦有限,导致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敷。 陪同着工业4.0的到来,我国古板制造业逐步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型,转型后的基础手艺事情已在原有水平上形成重大刷新,而响应的手艺普及却没有在学校中举行教授。2020年,预计新一代信息手艺工业人才缺口约750万人,以高等数控机床和机械人预计人才缺口300万人。正由于制造业面临着重大的人才缺口,更凸显出职业教育使命之重,亟需凭证行业及市场转变优化人才供应结构,精准对接重点领域人才需求。 原有校企融合仅停留于政策指引,实操中没有给企业带来显着的“利益”,尚未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利益配合体,致使企业办学和加入职业教育的动力缺乏。企业自己要谋划、要纳税,片面要求企业肩负起教育职责,现实上是十分难题的。 开宗明义:“职教20条”,新职教时代的厘革起点“职教20条”共分为7大条、20小条,从制度设计到细则计划,针对职业教育的历史痛点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刷新设想。计划包括五大重点内容: 通俗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生长,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完善高条理应用型人才作育系统,增进一大批通俗本科高等学校转型为应用型院校,建成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150个主干专业。 “双师型”西席步队建设自2019年,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西席招聘将更注重西席的专业实践能力,原则上将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相关事情履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职员中举行筛选,逐步阻止从应届生中举行招聘。 现在我国职业院校专任西席133.2万人,其中,中职专任西席83.4万人,高职专任西席49.8万人。“双师型”西席总量为45.56万人,其中,中职26.42万人,占专任西席比例31.48%;高职19.14万人,占专任西席比例39.70%。妄想到2022年实现“双师型”西席占专业课西席总数凌驾50%,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立异团队。 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置业手艺品级证书”制度,妄想自2019年起举行试点,主要在于勉励学生在获得职业院校学历的同时,取得更多的职业手艺类证书,提高手艺本事,缓解社会结构性就业矛盾。 启动实验“特高妄想”即启动实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点妄想,建设一批能够引领刷新、具有中国特色、能支持社会生长的高等职业学校和主干专业。 建设多元办学名堂通过5至10年的时间,将职业教育下政府统筹、社会多元办学的名堂举行转变,由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举行转变,勉励社会企业加入,建成特色显着的专业教育,以引发职业教育在于企业的融合中迸发活力。 强调执法高度:凸显职教职位,明确加入角色2019年12月5日,教育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果真征求意见。法案将“职业教育系统”作为第二章内容,紧跟在“总则”之后,足见其主要性,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系统建设将成为职业教育刷新生长的主要使命之一。 强化职业教育治理系统。就外部治理机构,将“国务院职业教育事情部际联席聚会制度”上升到执法高度,付与其统筹天下职业教育事情和决议的权力;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指导后续职业教育审核、评价的开展。就学校自身内部治理,要求职业学校设立“理事会”作为学校的咨询监视机构,加入学校治理。另外,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应当建设教育质量评价与包管制度,吸纳企业加入评价,并实时果真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视。 明确对企业加入职业教育的奖励。修订草案新增提出国家建设和记娱乐融合企业的认定制度。关于行业企业职业教育责任的明确,是本次修法的重大前进,在要求行业企业肩负职业教育责任的同时,也给予了响应的经济利益赔偿。企业举行职业教育切合条件的,可以按投资额响应比例抵免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对把深度加入和记娱乐融合、校企相助、且具有发动引领树模效应的企业,应予以奖励。 买通职业教育生长通道。明确自下而上、从义务教育到专科、本科的职业教育系统框架,同时推进中高等学历职业教育的意会作育,实验弹性学制。 落地细则:后续细则逐步落地,提供企业更多加入激励年头的“职教二十条”开宗明义,提出“职业教育与通俗教育是两种差别教育类型,具有一律主要职位。”而职业教育的焦点无疑是和记娱乐融合,痛点则是工业一端企业加入职业教育的起劲性不敷,教学一端学校能力不敷动力缺乏。对此,后续政策一直细化落地,对双方都拿出了份量很重的激励步伐。 对学校端培训规模扩大。支持职业院�?菇蛱耘嘌�,扩大面向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的培训规模。在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手艺品级证书”制度试点事情。 绩效审核倾斜。在审定职业院校绩效总量时,向肩负职业手艺培训事情的单位倾斜。允许职业院校将一定比例的培训收入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学校培训事情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玉成日制学生作育事情量。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相助、手艺效劳、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人为泉源。 “双师”作育路径明确。建设新西席为期一年的教育见习与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通过跟岗访学、顶岗实践等方法,重点培训青年主干西席。实验职业院校西席团队境外培训妄想,每年选派1000名教学立异主干西席赴德国等国家学习国际“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履历。 手艺西席待遇包管。职业院校在内部分派时,应向肩负职业手艺培训事情的一线西席倾斜,包管其合理待遇。校企相助相关事情可凭证一定比例纳入绩效人为。西席依法取得的科技效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人为,不纳入单位人为总额基数 【看法】职教法案意见征询稿、职教“双师型”西席步队建设刷新实验计划及其他相关细则中,均提出了对职业教育西席的理论+实践能力一连作育,妄想设立西席培训基地,增强专业化西席作育培训;具备条件的企业谋划治理职员、有专业知识手艺的职员,经由响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取得西席资格,可以担当职业教育专业西席;勉励行业企业配合加入职业教育西席作育和培训。现在,西席类培训主要集中在西席资格证培训上,未来有望通过与企业相助,向职业教育西席职后培训拓展,有时机通过横向行业知识图谱积累及西席流量积累形成领域内龙头企业。 对企业端勉励社会培训和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手艺培训和评价事情。支持第三方培训和评价机构建设同业交流平台。民办职业培训和评价机构在政府购置效劳、校企相助、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公办同类机构享受同期待遇。 落实职业培训津贴政策。对高校结业生和企业职工按划定给予职业培训津贴。切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加入岗前培训、清静手艺培训等技师培训,按划定给予津贴。职工加入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给予企业每人每年4000元以上的职业培训津贴,由企业自主用于学徒培训事情。 中央及各地方政府支持整体资金支持力度增添。地方各级政府将一定比例的就业津贴资金、地方人才经费和行业工业生长经费中用于职业手艺培训的资金,以及从失业包管基金结余中拿出的1000亿元,统筹用于职业手艺提升行动。企业要按有关划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其中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培训,可用于企业“师带徒”津贴津贴。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实验减税政策。有条件的地区可安排经费,对职业手艺培训课本开发、师资培训、教学刷新以及职业手艺竞赛等基础事情给予支持,对培训组织发动事情举行奖补。 地方培训津贴调解自主性增添。对企业开展培训或者培训机构开展项目制培训的,可先行拨付一定比例的培训津贴资金,详细比例由各地决议。切合条件的劳动者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就业地加入培训后取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及格证书等)的,按划定给予职业培训津贴,原则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凌驾3次,但统一职业统一品级不可重复享受。各级别地方政府可划分在划定的原则下团结现实对津贴标准或渠道举行适当的自主性调解。 【看法】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和记娱乐融合建设试点实验计划》,落地首批20个试点都会,实验推行详细和记娱乐融合型都会及财税配套政策。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切合条件的投资,按划定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昔时应缴教育附加和地方附加。取得显著效果的试点企业,可纳入和记娱乐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据笔者及团队相识,政府激励步伐主要接纳“办公/教学用地+税收+津贴”的组合方法,鉴于现在处于政策落地探索期,审批和记娱乐融合“1+X”项目的标准认定、津贴筛选标准等实操性标准尚不清朗,激励发放相对审慎。初期探索阶段事后,有望于2020年中后期形成成熟标准,届时拥有标准化教研系统、高效渠道治理能力的职业培训机构将更有时机快速买通与头部企业的相助,通过复制标准化相助模式获得市场份额。 新政策指引下的几种典范校企相助案例企业新型学徒制江苏�。浩笠敌滦脱街剖虑槭笛榧苹� 学徒制度现在已被纳入职教法案意见征询中的新增条款,明确说明国家勉励推行学徒制,企业与职业学校团结招生的,应以工学团结的方法举行作育。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团结作育。企业新型学徒制主体是企业,作育工具是与企业签署一年以上劳动条约的手艺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职员,院校则是加入,不但课程都是凭证企业的需求来,更主要的是,“对企业来说,新型学徒自己就已经是企业员工,归属感更强。接纳弹性学制,勉励学徒使用业余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凭证平时车间学、周末课堂学,并辅助以上线学习的原则安排课程。对学徒来说,在学习培训时代,企业正常计发人为,拿到资格证后尚有人为提升的时机。关于企业导师来说,只管增添了事情量,但企业会给予一定的带徒津贴,并且通过审核的导师有评优评先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倾斜,因此起劲性也较高。人社部及财务部对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按划定给予每人每年4000-8000元不等的职业培训津贴,能解决60%企业原有培训本钱,原本即便没有津贴,企业照旧要作育技工,以是政府津贴能笼罩一部分对企业来说自然是好事。 “双师”手艺教育实训相助制中铝集团:资助职教西席提升实践能力集团为相关专业院校的专任西席提供实践教学能力的基地,企业配备专门的手艺职员对接专任西席,主要接纳三种方法提升西席的实践及教学能力: (1)使用寒暑假进企业实践。专任西席使用寒暑假进集团各成员企业实践,每期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个月; (2)使用业余时间进企业实践。西席使用营业时间走进企业,对新工艺、新装备、新要领举行实地考察学习; (3)带着课题到企业实践。学�?稍记牍臼忠罩鞲晌г菏忠盏际Α⒖妥淌�,与学院的专任西席配合探讨人才作育妄想,配合举行课程开发。 第三方社会机构职业教育培训平台采贝教育:通过搭建企业内训系统为在职职员提供线上继续教育驻足于“大能源+大交通”行业,团结行业头部企事业单位,配合梳理构建笔直行业知识图谱及课程内容,挖掘企业知识,构建系统化培训内容,实现知识治理智能化及人与知识精准匹配,完成手艺进阶搭建企业人才库,资助企业精准选拔用工人才。通过“互联网+”手段,为员工提供图文、拍摄、动画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内容,资助实操履历欠缺的新员工快速掌握职业手艺,资助有事情履历的员工实现转岗培训及新手艺继续学习。阻止2018年头,已经实现近800家企业相助,平台上线5.3万门课程。作为第三方社会培训机构,加入多个行业职业标准修编事情,包括中国都会燃气协会职业标准修编事情、交通运输部都会轨道交通系统认证系统与实验计划研究等。 【看法】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制订和落实仍处于教育部和人社部双部分派合治理的情形,主管部分的权责划分仍在进一步落地中。现在,本轮政策的麋集出台仍以就业、民生为导向,政策倾斜及津贴发放偏向仍以就业为导向举行,因此会泛起许多“手艺提升、转岗再培训、失业再就业”等时机。另一方面,据笔者及团队相识,在高职、本科等层面,民促法落地细节会在近期落地,届时盈利性机构将有更辽阔的自主谋划权,同时其资源路径将越发清晰。 |